housebox
养老院查询-找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机构-银发丝养老平台
housebox
贵港第108家爱心食堂启用 智慧助餐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_地方频道_央视网(cctv.com)

贵港第108家爱心食堂启用 智慧助餐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_地方频道_央视网(cctv.com)

央视网消息 9月8日,“荷城有爱善行万家”2025年贵港市港北区慈善活动暨中里乡公王村爱心食堂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贵港在破解农村老年助餐服务难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公王村小食堂:破解养老民生大难题

新揭牌的公王村爱心食堂,是贵港市建成运营的第108家爱心食堂。该食堂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将一处40余平方米的闲置房屋,改造为整洁明亮的用餐空间。

揭牌仪式当天,热腾腾的爱心餐迎来了首批客人——公王村的老人们。大家围坐在圆桌旁,一边享用可口饭菜,一边闲话家常,席间欢声笑语,格外温馨。

91岁的黄兰英老人用完一份饺子后,脸上洋溢着笑容。她说:“这饺子很香软,从家里到食堂只有600多米,对我们牙口不好、出门不便的老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

为有效破解养老助餐难题,当地探索出“智能烹饪设备+即烹生鲜速冻食品+数字化服务平台”的万德厨老年助餐爱心食堂模式,该食堂单次开餐可满足50多名老人同时就餐。不仅提供营养均衡、口味适老的实惠午餐,还致力于为老人们打造一个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温馨场所。

公王村党支部书记覃泽迎介绍:“食堂面向村中1000多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计划每周开餐两次,年满60周岁以上长者每份3元,特困户(五保户)免费。让老人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也让在外务工的子女更加放心。”

从试点到推广:爱心食堂探索创新路径

公王村爱心食堂是贵港市积极探索老年助餐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补齐服务短板,越来越多的爱心食堂为农村老人提供了暖心又暖胃的助餐服务。

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永福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创新构建“财政补助+村集体自筹+社会捐赠+个人自付”的模式。在该模式下,村中70岁以上老人仅需支付2元,即可享用一份营养午餐。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更将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切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养老服务成果,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贵港市港南区高岭村爱心食堂作为广西首家采用万德厨模式的爱心食堂,自2023年初运营至今,已稳定服务两年多时间。

“这个发展模式操作简单,设备投入成本低,与传统食堂相比,不仅节省人力和物料成本,供餐效率也大大提高。”高岭村党总支部书记向文理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爱心食堂从最初仅10多平方米、只有4台设备的小房间,逐步扩展为70多平方米、配备8台设备的助餐服务点,如今可为全村近460位60岁以上老人提供就餐服务。

“现在老人们对食堂用餐服务特别满意,纷纷点赞。不仅如此,爱心食堂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村民之间的和谐,推动人情关系向更健康、更文明的方向发展。”向文理说。

截至目前,这样的爱心食堂在广西已有260余家,它们不仅是简单的就餐点,更逐渐发展成为集助餐、社交、文化娱乐、健康监测于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微枢纽”,成为应对农村老龄化、服务乡村“一老一小”的重要载体。

数字化赋能:构建老年助餐全域支持保障格局

记录并分析每日烹饪与运营数据,动态更新账务、库存及采购信息,一键实现高效食品管理……打开爱心食堂后台小程序,助餐服务流程数据清晰可见。

平台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正全力推动爱心食堂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营养配餐、大数据管理等技术,旨在构建一个‘精准服务、高效运营、透明管理’的智慧食堂,让老人们吃得更方便、更健康,真正实现科技赋能民生。”

从最初一村一点的探索,到如今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爱心食堂已获得50余家爱心企业及2000多位爱心人士的支持,累计接收捐赠超1600万元,助餐服务惠及全国超7万名老年人。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爱心食堂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仅赢得了众多爱心人士的积极支持,也收获了长者群体的广泛认可。下一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引导和整合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爱心食堂的建设和运营,持续提升助餐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贵港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诸葛颂良说。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邮箱:1363303@qq.com